英国学者推动海外中国戏剧研究和实践suitel(2014/7/10 7:24:17) 点击:
93598 回复:
0 IP:
101.* *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深深地吸引了海外学者的注意。然而,对于海外学者来说,中国戏剧是复杂的,甚至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学科。
“舞台中国”始于2013年,由2011年建立的“寰球舞台演出中国”项目发展而来。该项目由英国利兹大学中国戏剧研究教授李如茹发起,自2011年至今已在英国、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举办了包括演出、展览、工作坊、演讲、国际研讨会等在内的二十余项重要活动。
近日,“舞台中国”首席研究员李如茹、合作研究员戴书莲(SusanDaniels)、“利兹舞台”艺术总监及剧场经理史蒂夫·安塞尔(SteveAnsel)接受了本报通讯员的采访。
戏剧为观众塑造中国形象
李如茹介绍说,她的母亲李玉茹是京剧演员、继父曹禺是剧作家、丈夫蒋维国也从事戏剧影视工作。她接受过话剧与戏曲表演训练,后来又在上海戏剧学院和英国利兹大学学习戏剧,这些经历使她愿意从事文化交流研究和实践工作。
李如茹认为,戏剧能够反映出对于中国这一历史和文化实体的认识,是了解从古至今中国社会、文化与民众的极好窗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深深地吸引了海外学者的注意。然而,对于海外学者来说,中国戏剧是复杂的,甚至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学科,因为中国戏剧不仅包含现代话剧,还包括300多种程式性很强的戏曲。李如茹说,外人很难进入严谨规范的中国戏曲世界。另外,中国戏剧领域的学者及实践者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情况也不够理想。2010年,中国各地举办了“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这成为李如茹向海外传播中国戏剧的契机。
戴书莲在中国戏剧研究项目中与李如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介绍说,在讨论关于“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戏剧表演时,他们发现中国戏剧有成为研究项目的巨大潜力。后来经过努力,他们以“寰球舞台演出中国”为题成功申请到了学校的项目基金。
戴书莲表示,海外对于中国戏剧的研究很少,且研究大多关注文本,而演出实践才是戏剧的精髓。因此,与他们合作的人既有来自大学的学者,也有戏剧专业人士。
戴书莲说,在项目进行中,他们思考了许多问题,例如,这些英国剧团如何找到更多的中国戏剧,英国人如何理解并认识中国戏剧,中国戏剧会对英国观众产生何种影响,等等。这些问题启发他们思考研究项目今后的发展。他们认为,戏剧实际上为观众塑造了各种中国形象,因此,他们将项目更名为“舞台中国”。
安塞尔说,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国际地位以及悠久的历史,但西方对中国却知之甚少。“舞台中国”为英国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和学者对话的渠道。就他个人而言,这个项目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他希望致力于中国文化翻译方面的研究。
参演戏剧了解中国文化
李如茹和戴书莲介绍说,“舞台中国”举办的活动主要分为两类:现场戏剧表演和戏剧资源开发。在现场戏剧表演方面,比较出色的一部是舞台剧《太阳不是我们的》,该剧由中国戏剧导演蒋维国带领15名英国利兹大学学生共同创作,用英语在利兹、爱丁堡边缘戏剧节、上海国际当代戏剧季等场合进行了演出。
这15名学生中有14名是英国学生,他们大多是通过参演该剧才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戏剧乃至中国文化。要想演出,演员们必须能读懂中国剧本,因此这也涉及翻译问题。李如茹和戴书莲说,为此,他们与一些大学进行合作,请翻译专业的学生协助做部分翻译工作。学生通过阅读曹禺的剧本,了解中国妇女、中国社会问题和当代中国。另外,李如茹和戴书莲介绍称,他们还与一些英国当地剧团联系,邀请对中国感兴趣的导演到中国访问,了解中国、观看戏剧。同时,他们还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让学生参加上海戏剧学院每年为期三周的“京剧夏令营”活动。这些学生不需要有中国或者戏剧学习背景。李如茹和戴书莲等人希望学生通过活动对中国戏剧产生兴趣,进而将中国戏剧传播开来。
安塞尔补充称,在戏剧表演方面,他本来以为排演中国戏剧很难,但在纽卡斯尔大学排演万方的《毒药》后,他的看法改变了,英国演员可以通过认识角色的性格和特点去了解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和处事方式等。
在戏剧资源开发方面,李如茹和戴书莲等人发现,英国有关中国戏剧的资源和背景知识很有限。为此,他们邀请了来自各国的戏剧研究学者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包括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另外,他们希望建立一个数字“中国戏剧图书馆”,将各种视频资料、文本资料以及评论文章纳入其中。他们还将出版两本书,一本以中文书写,另一本以英文书写。书中不仅包含学者观点,还包含专业人士评论。
英国人开始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文化
谈及英国人在了解中国戏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时,安塞尔表示,英国没有足够的地方和机会让人们了解中国戏剧。不过可以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英国人也开始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文化。
安塞尔认为,资源有限也造成了英国人了解中国戏剧的障碍。不过,类似“舞台中国”的项目不仅提供了大量中国戏剧资源,如视频和音频,且随着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融入进来,进而扩大中国戏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展现了希望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与世界进行交流的积极愿望。
另外,安塞尔说,英国的大学不教授中国戏剧课程也阻碍了英国人对中国戏剧的了解。安塞尔曾学过希腊戏剧史、欧洲戏剧史、英国戏剧史,但从来没有接触过亚洲戏剧。他强调,系统学习亚洲尤其是中国戏剧非常必要,因为这是世界戏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已经有学校开设了双学位课程,将汉语和戏剧学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