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小升初是怎样的?uking(2013/5/2 14:25:03) 点击:
97887 回复:
0 IP:
31.* * * 美国的“虎妈”在中国家长中可谓声名赫赫,但英国家长们一般不太了解虎妈是怎么回事儿,他们很多人认为快乐是关键,孩子应该在舒心和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少儿时代只有一次,一去就不回头了。
但无论知不知道虎妈,旅英的华人家长们大都堪称标准的虎妈。英国几位中小学负责人一致认为,华人家长基本上对子女期望值极高,孩子五岁入学时起点一般也都很高。到目前为止,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请客送礼的事情还很少见,因为学校有严格的招生条例,他们只按规矩行事。可那些择校而居、倾力辅导、苦口婆心、卧薪尝胆的学生家长大军里,华人的比例相当之高: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啊。
笔者的三个华人朋友露西、海伦和琳达都是孩子的妈妈,多年的交往,我竟想不起来她们的中文名字了,她们的生活方式也都挺西化,平时谈吐中时不时夹带着英文单词;可是对待孩子的教育,她们竟是如出一辙地“中国”。露西举家卖掉老宅子,搬到一所著名文法学校旁栖息,如同猎豹一般瞄准着捕食的目标(心动学校);海伦一年花着近两万英镑把女儿送进私校,为了节省昂贵的住校费,天天往返两小时接送;琳达在孩子入中学考试前两年就物色了一家优秀的学术学校,中间也曾试图搬家未果,于是为儿子每小时25英镑请了私人家教,教授数学与英文,每周坚持补习四节课直到成功从二千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百八十多名胜利者中的一员。
英国是个十分多元化的联邦国家,这不仅导致了它学校教育分类上不甚划一,而且家长老师们对孩子学习和择校的态度也如同一年的四季一样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三地较为相近,苏格兰则相对独立。而家长们由于社会经济背景不同,对择校态度会很不同:有的分外上心;有的漠不关心;有的动用一切关系,上的学校越贵似乎越好;有的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有的了解孩子一技之长,早早让孩子读职业学校;有的让孩子从头到尾一直读到博士后;有的为了营造好环境择校而居、择邻而处……
二战之后,教育被一些人认为是英国的政治足球,每一届新上台的政府都会踢上一脚,因为人们期盼政府出台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制度,因此,差不多每届政府上台都要进行教育改革,有时一届政府要对教育体系改革若干次。
如现在的卡梅伦政府,2010年上台后,兴建扩建或将现有普通学校转制为多所学术学校。此类学校可获得政府更多资助,更独立自主,可自行招聘更多师资力量,购买更多培养孩子特长的设施等。
许多英国地方教育机构三年前将小学的年级划分改成了如今的方式(见上期《英伦飞鸿》),调整改革后运行良好,家长们没有什么不适与不满。有些地方增设了提高学习效果的特别课程。如苏格兰就率先将睡觉课(教小学生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引入课堂。
由于前几年英国本土大学生的学费大幅提高,不少家长开始有了较强的危机意识,让孩子们打好基础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还贷能力强,生活得更舒适成了他们的期盼。于是中小学课余时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较劲。有些英国家长间的竞争从最基础的SATS考试开始;也有的父母偏爱包括英语和数学在内的E-BAC、5 A-CS,不少人为此请了家庭老师。但依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每个年龄段都有所不同,顺其自然就好,如果孩子是聪明的,不管怎样都学得不会差。
英国的媒体总是非常关注教育,很多都设有专职的教育类记者和教育专题。教育是这个国家永无止境并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小升初的问题当然逃不过犀利的记者们的眼睛。如BBC:SATS考试,更多的十一岁孩子们达标了!卫报:2012年小学排名表各地如何做比较?每日电讯:你能通过小学数学考试吗?……对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小升初以及相关中小学教育的话题,英国的媒体也十分关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比如媒体很多类似标题:为什么中国的小学生擅于背诵?藏龙卧虎,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习总是那么好?等等……
有些英国专家认为,或许中国多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什么事情都一齐上,数学班、英语班、钢琴班等等,目的似乎是为了比邻里家的孩子更有出息,而非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并指出其实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更为重要。
英国教育大臣以及不少地方教育机构官员却对中国的教育质量表示了肯定。认为有许多值得英国效仿的地方,希望英中在教育方面能有更多的合作,能够加强校际往来,深入沟通与交流。